來源:補壹刀
執筆/刀劍笑&叨叨姐
日本政府正考慮部署1000多枚遠距離巡航導彈,可以“覆蓋朝鮮和中國沿海地區”。
日本主流媒體之一《讀賣新聞》今天發布獨家報道,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話,披露了這個立即引起國際輿論廣泛關注的信息。雖然日本官方目前尚無回應,但這個消息的幾個關鍵因素“似曾相識”:
改進12式反艦導彈使其射程達到1000公里,主要部署西南諸島,防止“臺灣有事”增強“反擊能力”……
日本右翼輿論在此之前就已經多次放風,日本政府正在計劃升級軍備。這次考慮部署上千枚遠距離巡航導彈的消息,也讓很多人立即嗅出了熟悉的味道。
1
《讀賣新聞》這篇獨家報道一出,立即引來國際主要媒體轉載。一些分析將這個消息與日本右翼竭力炒作的“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關聯,認為目的在于“抗衡中國”。
報道援引日本多名政府官員的話說,擬議中的超過千枚導彈,將由日本陸上自衛隊現有的12式反艦導彈改進而成。
改造升級后的目標射程,將從目前的100多公里增加到1000公里;發射方式,也將增加可從海上和空中發射;部署地點,以日本西南諸島至九州島一帶為主;部署時間,據說東京很急,首批改進后的陸基導彈2024年就將部署,比原定計劃提前兩年。
報道還說,為了早日擁有千枚遠距離巡航導彈,“有必要增加導彈研發企業生產線”。日本防衛省考慮專門設立支持相關企業設備投資的制度,相關經費將被列入2023財年預算。
為什么日本如此著急謀劃和推動這個動作?
根據《讀賣新聞》“轉述”,一是“鑒于臺海局勢變化”,二是日本政府認為日美與中國的導彈打擊能力“差距太大”。
第二個“擔憂”,說是主要原因。
為幫日本政府“自證”,報道還引述美國防部等消息來源,稱中國擁有射程覆蓋日本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約1900枚,以及對陸攻擊巡航導彈300枚。
又是“防范臺灣有事”,又是“縮小與中國導彈差距”,考慮部署千枚遠距離巡航導彈的事,至此就暴露出日本政府慣用的那套手法:通過炒作“安全威脅”尋求軍備升級突破限制。
其實,在“超過千枚”這個數量引起國際關注之前,日本計劃部署射程超過1000公里導彈的消息,已經“流傳”相當一陣了。
還是《讀賣新聞》,17日的一篇報道就說,日本政府計劃在新建的兩艘“宙斯盾”艦上,安裝遠距離對陸攻擊巡航導彈。可能搭載對象,就是12式反艦導彈的改進款。
更早一些時候,基于12式反艦導彈打造更大射程導彈,就已頻繁見諸東京的各種“計劃”。
這個12式反艦導彈來自三菱重工,1992年開始研發,2015年部署,最大射程200公里。有日媒說,剛一部署開始,日本政府就對這個射程“很不滿意”,于是2020年12月決定啟動計劃,從提高射程、拓展發射平臺和升級打擊性能等三方面進行升級改進。
按照計劃,改進款2016年開始部署。但光今年,就已至少兩次傳出日本政府急于提前部署的消息。這次是說2024年,提前兩年。之前還有一次說是2023年,提前3年。
2
越是這種時候,日本右翼越是加緊鼓噪所謂“威脅”。
“‘下一場戰爭’的陰影正在蔓延。”“日益動蕩的地區局勢,意味著日本為一場涉臺全面危機做準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。”
……
有日媒特意回憶26年前的所謂第三次“臺海危機”,那同樣被認為是日本面對臺海局勢緊張的時候。
時任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當時告訴助手,他已經整整一個星期不眠不休,對日本將如何受到中美可能發生的軍事沖突的影響深感焦慮。
橋本認為,“如果中美發生任何沖突,日本將不可避免卷入其中。”
日媒進一步煞有其事地營造著危機感: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,亞太地區安全態勢已經發生巨大變化,“圍繞日本的安全環境從未像今天這樣嚴峻”:
中國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周邊領海“活動頻繁”,“不斷嘗試單方面改變現狀”,在臺灣島周邊“實施大規模軍演”……這番荒唐邏輯的終點,就是被頻頻提及的那句話“臺灣有事,就是日本有事”。
圍繞這句話做了那么多文章,日本首先是為發展所謂“反擊能力”做輿論鋪墊。
之前是通過描述俄烏沖突稱日本主權也“可能面臨威脅”,等到佩洛西竄臺后,又是極度渲染大陸對臺軍演中有5枚導彈落在日本所謂“專屬經濟區”一事。
8月16日,日本新任防衛大臣濱田靖一還打電話給感染新冠、正在休養的美國防長奧斯汀,除了又對中國發射彈道導彈表示“強烈譴責”外,再次重申堅持日美同盟,“以應對該地區的任何情況”。
緊接著,8月17日,濱田靖一又見了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,恨不能把“加強日美同盟”的說辭天天掛在嘴上。
日美關系這么鐵,日本媒體可不得多想了,如果臺海沖突發生,美國介入后,日本是不是就需要“提供必要的援助”,只扮演后勤保障和物資供應的角色,可行?
日媒認為,不動腦子都可以知道,“美國的戰機和運輸機將在靠近臺灣的沖繩美軍基地起降”。沖繩的美軍基地、山口縣的巖國、神奈川縣的橫須賀、厚木基地、橫田基地……都有可能被卷入戰爭。
既然“如此嚴峻”,日本就得發展“反擊能力”。在這樣的鼓噪渲染下,關于“徹底強化防衛力”的具體化討論即將在日本全面展開。防衛費的規模、財源和是否應該擁有對地基地攻擊能力是主要論點。
日本政府期待年底前修訂《國家安全保障戰略》等3份文件,也被認為將朝著主張日本自衛隊擁有所謂“反擊能力”的方向進行調整。
3
以上種種,都是為日本的具體軍事動作做預熱。
無論在新建“宙斯盾”艦上搭載,還是在西南諸島部署超過千枚遠距離巡航導彈,日方的借口,都是獲得“反擊能力”以增強威懾。
這個“反擊能力”,實際就是引發包括日本國內廣泛爭議和批評的“對敵基地攻擊能力”,真實目的在于突破“專守防衛”限制,在發展攻擊性軍力方面自我松綁。正是意識到這件事的“敏感性”,自民黨在提交岸田政府的建議書中改用“反擊能力”掩人耳目。
日本還借機繼續堂而皇之加強南部島嶼所謂“防御力”。
日媒分析稱,陸上自衛隊的目標是在與那國島或宮古島建立駐軍,并在沖繩島的石垣島部署導彈部隊。而且,自衛隊必須確保有能力獨立進行防御,直到美軍的加入。
石垣島的軍事基地建設已經開工了好一陣子了。近600名軍事人員將駐扎在這里,還有可以從移動發射裝置上發射的防空導彈和反艦導彈。
戴著頭盔,身著深綠色夾克,一臉尷尬笑容的岸田文雄站在日本陸上自衛隊10型坦克里。
這張照片,估計很多人都有印象。
那會,岸田文雄成為日本新一任首相剛一個多月。
這樣的亮相,掩蓋了岸田在自民黨鴿派中的政治基礎,也掩蓋了他代表廣島某選區議員的背景。
近一年來日本的種種動作都在印證,雖然岸田沒有像安倍晉三、岸信介等那樣在防務領域使用攻擊性和刺激性的字眼,但是,恰恰是岸田文雄,正在逐步瓦解日本戰后秉持的和平主義。
計劃部署導彈、增加防務支出、試圖獲得“先發制人打擊”能力……
有清醒的日媒已經指出,正在動搖“專守防衛”的日本,是試圖以“和平”名義發動戰爭。